摘要:
前苏联
1、东方号宇宙飞船
东方1号宇宙飞船,它由乘员舱和设备舱及末级火箭组成,总重6.17吨,长7.35米。乘员舱呈球形,直径2.3米,重2.4吨,外侧覆盖有耐高温材料,能承受再入大气层时因摩擦产生的摄氏5000℃左右的高温。乘员舱只能载一人,有三个舱口,一个是宇航员出入舱口,另一个是与设备舱连接的舱口,再一个是返回时乘降落伞的舱口,宇航员可通过舷窗观察或拍摄舱外情景。宇航员的座椅装有弹射装置,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可紧急弹出脱险。同时在飞船下降到距离地面7000米的地方,宇航员连同座椅一起弹出舱外,并张开降落伞下降,在达到4000米高度时,宇航员与座椅分离,只身乘降落伞返回地面。设备舱为顶锥圆筒形,长2.25米,重2.27吨,在飞船返回大气层之前,与乘员分离,弃留太空成为无用之物。东方1号宇宙飞船打开了人类通往太空的道路。
2、上升号宇宙飞船
上升号宇宙飞船重5.32吨,球形乘员舱直径与东方号飞船大体相同,改进之处是提高了舱体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宇航员在座舱内可以不穿宇航服,返回时不再采用弹射方式,而是随乘员舱一起软着陆。上升1号载三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24小时17分钟;上升2号载两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26小时2分钟。
3、联盟号宇宙飞船
联盟号飞船由轨道舱、指令舱和设备舱三部分组成,总重量约6.5吨,全长约7米,宇航员在轨道舱中工作和生活;设备舱呈圆柱形,长2.3米,直径2.3米,重约2.6吨,装有遥测、通信、能源、温控等设备;指令舱呈钟形,底部直径3米,长约2.3米,重约2.8吨。飞船在返回大气层之前,将轨道舱和设备舱抛掉,指令舱装载着宇航员返回地面。从联盟10号飞船开始,前苏联的宇宙飞船转到与空间站对接载人飞行,把载人航天活动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4、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
前苏联的空间站上天以来,一直与联盟号系列载人飞船和进步号系列货运飞船一起,共同组成轨道联合体执行载入航天飞行任务。
联盟号系列载人飞船已更换三代,作为空间站的载人工具。从联盟10号开始,到1993年底共有30艘联盟号,14艘联盟T号,17艘联盟TM号飞船载人到空间站上开展太空科学考察活动。第一代联盟号,主要用于试验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和机动飞行,为载人到空间站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代联盟T号,改进了座舱设施,提高了生命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第三代联盟TM号,又改进了会合,对接,通信,紧急救援和降落伞系统,增加了有效载荷。经过改进的联盟TM号飞船总重7吨,长约7米,翼展10.6米,载3名宇航员和250千克货物最大改进是对接系统,可以在任何姿态下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无需空间站做机动飞行和调整姿态。
“进步号”系列货运飞船执行向空间站定期补给食品、货物、燃料和仪器设备等任务。到1993年底,已发展两代,共发射进步号42艘,进步M号20艘。它与空间站对接完成装卸任务后即自行进入大气层烧毁。这种飞船由仪器舱,燃料舱和货舱组成,货舱容积6.6立方米,可运送1.3吨货物,燃料舱带1吨燃料。它可自行飞行4天,与空间站对接飞行可达2个月。
中国
中国的宇宙飞船为神舟飞船系列,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始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和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
1999年1月20日清晨,中国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号的试验飞行发射回收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成为20世纪中国航天科技的十大新闻之一。
“神舟”号飞船是用中国设计制造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的,这是长征运载火箭的第59次发射。这次试验飞行中进行的空间遥感和环境监测以及空间材料、生命、天文和物理科学实验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次飞行,采用了北京、西安和酒泉三地同时分工协作测控的新格局,做了十分详细和周密的部署;并利用中国的卫星和国外一些为公众服务的卫星建立的卫星信息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对整个试验飞行过程的全面的测控,确保了试验的顺利进行。
中国此次飞船发射首次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发射技术,即“三垂”发射模式: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垂直发射。[5]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6] 。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7]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8]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备注: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
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
返回时间: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 [9]
神舟七号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
返回时间:9月28日17时37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
飞行时间/圈数:2天20小时27分钟/45圈
试验项目: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10] 。
神舟八号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11]
返回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对接地点: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神舟九号
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秒
返回时间: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十号
发射时间:2013年(癸巳年)6月11日17时38分
返回时间:2013年6月26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的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一号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 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2016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
神舟十二号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14]
美国
1、水星号载人飞船
“水星”飞船是美国的第一代载人飞船,总共进行了25次飞行试验,其中6次是载人飞行试验。“水星”飞船计划始于1958年10月,结束于1963年5月,历时4年8个月。“水星”计划共耗资3.926亿美元,其中飞船为1.353亿美元,占总费用的34.5%;运载火箭为0.829亿美元,占总费用的21.1%;地面跟踪网为0.719亿美元,占18.34%;运行和回收操作费用为0.493亿美元,占12.6%;其他设施为0.532亿美元,占13.46%。
2、双子星座号飞船
美国载人飞船 系列。
从1965年3月到1966年11月共进行10次载人飞行。主要目的是在轨道上进行机动飞行、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试作舱外活动等。为“阿波罗”号飞船载人登月飞行作技术准备(见阿波罗工程)。“双子星座”号飞船重约3.2~3.8吨,最大直径3米,由座舱和设备舱两个舱段组成。
3、“阿波罗”号飞船
美国实施载人登月过程中使用的飞船。“阿波罗”11号飞船于1969年 7月20~21日首次实现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号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
4、“猎户座”飞船
北京时间2014年12月5日晚20:05,美国新一代“猎户座”飞船从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由德尔塔IV重型火箭发射升空,执行首次无人测试飞行任务。此次试飞是“猎户座”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它将环绕地球2圈,耗时约4.5个小时,轨道最高点距离地面5790千米,比国际空间站高大约15倍。在完成测试飞行后,“猎户座”飞船将返回地球,并在距离美国加州海岸约960千米的公海上降落 。
欧洲
自动运送载具(Automated Transfer Vehicle,缩写为ATV)是国际太空站的实验性设备以及向空间站运输食物、空气和水的货运飞船。自动运载飞船由欧洲空间局建造。自动运载飞船将运载货物从位于法属圭亚那的开云发射场起飞前往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轨道。一个高精度导航系统将引导自动运载飞船沿正确的轨道飞行。飞船到达国际空间站后它将自动与俄国服务舱对接。作为驻地的舱组,自动运载飞船将在国际空间站停靠六个月,并在回程中完成它最后的任务:利用地球的大气燃烧6.4吨国际太空站废物。